旧梦轩>玄幻>领先四十年 > 第二十五章 企业出路
    是啊,三个厂子一个是生产军鞋的,一个是生产被服的,一个是材料存储基地。

    你说要是搞机械类的厂子,强调这方面的人才还情有可原,咱这些厂子需要那么多机修工人干嘛?

    如果说厂里的机器天天都需要维修,考验的不是工人的技术,而是生产厂家的质量问题。

    国防三线内迁,那是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,国家高层做出的迫不得已的举措。

    其实,设若真的发生世界大战,不要说厂子建在山沟里,就是建在地下,也难免不会成为敌人的打击目标。

    现代化战争,不再是依靠单兵作战的实力,高精尖武器投入到战争中,成为决定战争成败最重要的因素。

    不过,在太祖等人决定的年代,刚刚经历了抵抗山姆支援安南的胜利。

    不管是在高丽还是安南战场上,山姆对于丛林与山地的作战方式相对薄弱。

    北方的头号敌人苏俄悍然入侵阿富汗,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。

    所以,国家领导层就认为在内地建厂能够躲过敌人的军事打击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原定于沿着秦岭两边修建的厂子,最后只有三一七、三一八、三一九三个厂子,在建筑上就是不折不扣的烂尾楼。

    当然,三个厂子并不是孤零零的三个集聚地,而是分散到下面各个县的山沟里。

    譬如三一七厂,从旬阳到安康。一路上都有零星的分厂。

    所有分厂的人数加起来,甚至超过了总厂的人数。

    机械类的人才,在建厂之初。都是厂子里的宝贝。

    后来,军、委后勤几个部门扯皮,厂子的归属权发生了变化,从五机部到七机部,从军工企业变成军需基地。

    随着七机部政策的出台,这些造枪造炮的厂子,反而成了后勤基地。

    渐渐的。机械类人才也就失去了地位。

    有些,现学现卖,在新的厂子里发挥着作用。